昨天还写文章聊小米自研芯片这事,今天小米芯片的测评就连夜端出来了,有意思的是,不带脑子贬低小米芯片的言论并没有变少。
带节奏不带脑子,这好吗?这不好。
随着第一波测评结果的扩圈,带节奏的已经将对小米芯片性能和是否真自研上,转移到了是不是纯国产和全生产链可控上。
关于“纯国产”,这玩意提起来我就觉着恶心。也不知道哪个奇葩想出来的这个词。你家美帝 F35 发动机用的都是中国稀土,要被这波关税争端影响产能,你搁这拿放大镜审视中国一个民品是不是纯血。况且,你家华子现在也还是用的 ARM 架构,用的 ARMv8 授权,拿不到 v9 以后的授权,就老指令集吃到死。这纯吗?
在民品市场,纯不纯只能是个相对概念,实际上军品市场都是,某北大教授天天扒俄乌战场上两边无人机残骸,分析哪边用的华强北电子元器件多一点...
所以提什么“纯国产”,只能恶心人,不能有其他的什么意义。
再说说另一种声音,不是全链路可控,没意义。
对,18年贸易战之后,我们国家的确开始搞所谓的产业大排查,摸排可能会被受制于人的产业链,搞产业替代,这是事实。
但分析问题,你要分清什么是方法,什么是手段,什么又是目标。
我们国家的目标是什么?是所有东西都国产,都自给自足?
那是中文互联网上二极管和赛博喷子的目标,从来都不是国家的目标。我们国家的目标一直都很明确,GDP超过美国,制造业产业升级,实现和平崛起。
实现产业链可控,搞摸排和国产替代这只是在实现这个目标的时候遇到美帝阻挠时采取的手段,手段不是目标。
了解 C919 的应该清楚,C919 上很多子系统和零部件都是外国供应商,可能很多键盘侠和赛博喷子很难理解,这不能国产化?说好的纯国产大飞机呢?
现实是,正是因为 C919 一开始就定位立足国内,拓展海外市场的目标。因此有意识地选用海外航空零部件供应商的产品。一来有利于外销,二来那些供应商还能帮助游说拿到欧美适航证。
这个策略在18年中美贸易战时候是最危险的,当时川普放话说要中断普惠发动机供应,国内商飞的相关人员觉得天都要塌了。最后还是美国商人的游说生效了,发动机禁售没有落地。所以后面国产长江1000的研发生产加快了。
所以产业链摸排和国产备用方案是有意义的,但这也并不能说必须所有的都国产替代,像网上那些魔怔人一样搞所谓“纯国产”。那样只会搅乱现在的营商环境和产业发展。毕竟键盘侠只要考虑喷的爽不爽,节奏有没有带起来,国家考虑的事就多了。
还是要把问题的核心放回我们的目标上,纯纯的闭关锁国圈地自萌没有意义。尤其是现在这个时间点上,这波贸易战欧美关系也搞的有点僵,最近中欧关系回暖。在这个关键点上,增强中欧外贸合作才是正事。天天跟着喷子的节奏走,搞纯国产,只盯着欧洲人兜里的钱卖货。有这种想法的人不是蠢就是坏。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