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影院看了《水门桥》,人不多,整个场次大概10多人。虽说这两年疫情导致影院颇为冷清,但电影票一点也不便宜,平时40/人,春节直接50/人。
整部片子怎么说呢,是部合格的商业战争片,从头打到尾,着实很热闹。但很难说是一部优秀的战争片,这片子犯了和第一部一样的毛病。
可能年龄小的观众会看的很过瘾,从头打到尾,但的确很难说节奏感合格。就拿我认为最近两年最优秀的战争片来说,这部片子从一开始的士兵穿越堑壕,铁丝网地雷,期间数次遇险,直到最终目的地——一个战火连天的大场面,整个观影体验都是一个爬坡式的,最终高潮得到释放。整个观影体验是整体的,而《水门桥》和《长津湖》就显得极为割裂,我还注意到《水门桥》从三个导演改为两个,其余两个导演是监制,不知道这是不是因为《长津湖》的另一个问题——多个导演的风格不搭,加剧观影的割裂感。《水门桥》在这方面的确好的多,至少整部戏风格还是一致的,但就像我说的,整部戏的节奏是有问题的。
其次的问题就是“聪明”编剧的各种加戏,很多人都质疑过第一部中在一次战斗中相当关键的“步枪射爆炸药包”这个桥段了,而b站一个up甚至做视频探讨过这个问题,分析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我军使用的炸药包结构,结论当然是这个桥段相当的玄幻,所以我相当不理解为什么编剧要在《水门桥》继续使用这个桥段,而且还是两次。
关于扎坦克那段,也相当牵强,当时坦克后边跟随的步兵已经死光了,坦克的视野相当狭窄,第一个爆破手完全可以匍匐隐蔽的方式接近后爆破,或者干脆等坦克过来了把炸药包丢坦克下边爆炸,然而他选择了抱着炸药包悲壮地正面冲向坦克,被机电员的机枪打成筛子,这样的强行加戏完全没有必要啊。
还有结尾那个哥哥和弟弟靠在一起被冻成冰雕,然后美军用火焰喷射器烧哥哥的尸体,然后冰雪化开,两个人一起被融雪冲下去后,弟弟醒来获救。我不知道编剧为啥要安排这出戏,这简直比枪打炸药包更玄幻,火焰喷射器喷出的火焰是带燃料的,所以对着战壕喷会左右蔓延开,将两边的步兵一同杀伤,虽然当时是兄弟俩靠着一个小雪包,但是两个人靠一起,对着一个人喷,没道理就只把其中一个烧焦,另一个完全没事人吧。而且如果这个桥段能对剧情推动起作用,编剧强行合理也能理解,但在我看来完全没必要啊。
还有那个通信兵爬山看到敌机来投弹,一梭子冲锋枪就把敌机吸引过去对着一个人丢掉了所有燃烧弹,完了以后回过头对着预定投弹点一顿机炮扫射?我不是专业军迷,所以不清楚前线战机编队会不会因为一个人的冲锋枪扫射而临时改变目标,而且消耗掉航弹后回头用机炮对着空无一人的雪地扫射,至少在我看来这同样相当儿戏。
最后当然是最离谱的战狼环节,这还要算上不知道突然从哪里掏出一个半履带装甲车,可能编剧也觉得很离谱,让人物轻描淡写地交代了一句“下隅里缴获的”。拜托,你们是一个连队从山地穿插过来的,中间还有人不小心掉雪窝子了,结果你现在说你们还带了辆半履带这过来?反正我是不知道说啥好。
至于吴京各种战狼附体,也就算基操吧,就是放战争片里很违和,最后那段滚到桥面后美军围一圈干看着的时候,虽然我知道不合适,但是依然想笑,反而最后用手枪打爆坦克高爆弹就不那么离谱了,炮弹的碰撞引信应该是能被手枪打爆的,吧?
文章评论